“太平里的广记(..)”!
突然兴盛的尼庵
我在江苏做官时,经常要经过丹徒,河岸边有一座尼姑庵,很冷清。
近来,我又经过这里,这尼庵却门户崭新,香火旺盛,前后也不过十年时间。夜泊河边,向庵旁一位老人询问原因。老人年过七十,很有感慨,前前后后,仔细地将事情说与我听:
寺庙道观的盛衰,有多种因素,但人却是很大的原因。这尼庵,当初极被人冷落,有一天,恰遇五月十六的“都天庙会”,这里热闹得很,庵前来赶会的船只不少。有美妇坐船,到此上岸,不想,一脚误踩进烂泥里,她急忙跑进庵中,这个场面,大家都看到了。过了一会,撑船人大叫:这个妇人给我的一百钱,是冥钱呀!他急忙跑进庵,要和妇人讨钱,但庵中并没有此妇。撑船人正和尼庵理论,忽然看见,殿堂上观音大士像的一只脚上,都是污泥,就是刚刚妇人踩上的污泥,他立即惊醒过来,倒地便拜,并将冥钱在炉中烧掉。
这件事自然产生了轰动效应,去尼庵观看的信众,将庵门都堵塞,去的人无不合声诵佛,他们认为,这是观音显灵。
过了不久,撑船人又向众人报告,庵里香气四腾,众人越加惊奇,奇事越传越远。此后,这尼庵香火就旺盛起来了!
而这件事的真相是:妇人和撑船人,都是和尼庵一伙的,事先设计好,妇一入庵,立即卸装改容,并将污泥转移到观音的大脚上。
近年来知道真相的人渐渐多了起来,但庵的香火依旧旺盛。
尼庵面对日益的冷清,一定很沮丧,为什么别的地方香火如此旺盛?
某一天,来了位脑子特别好使的,她走南闯北,见识了不少,她又细细考察了当地的民风民俗,终于,她想出了一个好法子。
这个想出法子的尼姑,实在具有领导才能,因为,她一下子抓住了问题的要害。信众为什么要来烧香?一个字,灵!如果不灵,如果求的什么事,一点也没有回应,如果大家都不去,那还有什么灵呢?
信众很现实,他们理解的灵,基本有两种:一种是许了愿,有效果;另一种就是显灵,偶像显灵,那真是千年不遇。
灵,必须制造!
似乎是天衣无缝,因为情节自然真实,却有多个场景相助。
为什么七十老翁知道了真相?为什么知道真相的人渐渐多了起来?
绝对因为利!
妇人,撑船人,甚至尼庵中的各个成员们,都可能因为利的分配问题,产生矛盾。你多了,我少了,我少了,你多了;我是功臣,我的作用,没有我,不可能有尼庵的今天。谁都可以这样认为,因为在戏里,仅靠主角,还不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。
这尼庵,指不定哪天就门可罗雀了。
没有永远兴盛的香火,因为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。
(清梁章钜《浪迹续谈》卷七《尼庵》)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走出就医的误区:感染科 全面崛起 围术期液体管理核心问题解析 万古最强龙婿 八方云动 诗经全集 位面三国争霸 普利策奖获得者赫尔曼·沃克作品集(共9册) 我的特效时代 全球进入异世界 财智在线,萧爷总是夸夸妻谈 工者足迹 拿破仑传(全新升级版) 中国皇帝全传 神级龙珠系统 重生我是一个神 李俊峰 刘寅传 明代社会生活史 修罗战神在都市